1、用户习惯引发的规模和速度限制
商务租车价格相对较高,有经济能力买单的用户远远少于出租车用户;P2P租车更加艰难,现在下决心拿出自己的私家车出租的用户相对较少,这直接制约了市场规模的扩大。
2、政策限制
比起出租车领域,商务租车来自政策层面的约束会更多。最近上海、北京交通管理部门先后出台对私家车投入营运的系列规范。
有商务租车平台采取“人车分离”的措施进行政策规避,车属于一个租赁公司,司机属于一个劳务公司,以谋求合规。
3、新险种投保
商务租车领域需要新的险种来保障。目前保险企业对新险种有两种看法:一种是相信未来商务租车是个趋势,会积极和商务租车公司探讨;另一种,相对保守,尚未有强烈意愿和租车公司合作。
4、车辆的风险控制
车辆所有权的风险主要出现在P2P租车平台上。有不良用户将车租用之后,通过假冒手续将车进行变卖。目前P2P租车公司采取安装GPS定位的方式,对车辆轨迹进行追踪来减少风险。
5、竞争对手
商务租车的竞争对手除了这些同期出现的平台,更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传统。比如神州租车和一嗨租车即成为P2P租车的颠覆对象。
【研究结论】
1、商务租车的用户知晓度仍然很低,在超过12000名网友调查中,54%比例的用户表示从未听说过;
2、多方平台加入商务租车竞争,有望加速租车行业的移动互联网渗透,轻资产、平台化的商业模式或将整合到租车行业中来,神州、一嗨租车等传统租车公司不会袖手旁观,会强势介入;
3、由于涉及到道路安全以及财产安全,商务租车目前尚未摆脱非法营运和黑车洗白的身份,该领域将受到更多的法律和政策约束;
4、增值性的商业模式会是未来商务租车玩家的竞争重点,目前各家都在探索中,提升用户体验,符合懒人经济导向的增值模式会更欢迎,如办理违章业务,甚至代办出入证件等。
|